5月14日下午,学前教育学院(音乐学院)在智贤楼D410会议室开展“知・籽籽同心”专题沙龙。来自藏族、回族、彝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学生代表齐聚一堂,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尹菲、辅导员张皓妍共同开启这场文化交融之旅。活动由23早期教育2班田卿瑞同学主持。
田卿瑞师从江苏省省级非遗工鼓锣传承人张福昌先生。他以“非遗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密码”为引,精彩演绎了“十二月花黄”“快板三打白骨精”等节目。明快的节奏、精湛的技艺,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彰显出非遗传承的青春活力。
在非遗文化介绍与展示环节,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代表结合自身文化背景,介绍了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服饰、音乐和工艺等非遗特色。从苗绣到唐卡,从花儿民歌到傣族银饰,这些文化瑰宝在青年一代的讲述中焕发新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同学们围绕“印象最深的民族节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未来民族文化的模样”等话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成长经验与文化认同。大家纷纷表示,非遗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符号,更是民族的根与魂,青年人应当成为非遗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尹菲在总结时强调:“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今天的沙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理解,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希望大家以文化自信为帆,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传承中携手成长,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文化复兴的推动者。”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会,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非遗故事、民族故事、中国故事,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后,我院将持续推进多元文化融合育人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中焕发更强生命力。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