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发布时间:2025-10-15作者:浏览次数:10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8)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在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

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9)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始终保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2.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10)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巨轮,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11)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反对经济工作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防止不切实际地定目标,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上来,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执行水平,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工作。

12)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各方面共同做好经济工作提供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通过加强工作机制,党中央制定重大方针和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保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管大事、议大事,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

13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历史经验表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常常腐败问题多发,资金资源密集领域往往腐败问题易发。要将防腐措施与改革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有针对性地补齐制度短板。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14)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协调不同部门、不同政策在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加强全局观念,防止顾此失彼,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

15)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九个。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只要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协同调动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各方面力量,就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维护统一大市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

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统筹优化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中央加强宏观事务管理,地方在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区事务。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现基层创新典型,及时宣传总结推广。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4.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

16)善于做经济工作,是领导干部能力十分紧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7)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经济的背后都是政治。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抓这些事,都是着眼于确保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都是全局之计、长远之计,都是“国之大者”。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想问题、作决策,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18)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坚持全球视野,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

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的办法,改变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上项目推动发展的办法,改变采取陈旧的计划手段、强制手段完成任务的办法。要依法办事,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

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做好经济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要培养科学钻研精神,既要钻研宏观,又要熟悉微观。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把握时、度、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澄清是非,更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历练并举,培养选拔一大批政治上强、懂经济、会管理的领导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19)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上,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尤为重要。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抓好关键环节,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体水平提升,从全局上不断提高全党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